居所流動者更愿以“個體自我”看待自己 |
編輯:上海強生搬家搬場運輸有限公司 時間:2013/03/25 字號:大 中 小 |
摘要:居所流動者更愿以“個體自我”看待自己 |
每個人對自我都有一個認識,例如,“我是河北人”或者“我是大學老師”,“我誠實守信”或者“我刻苦勤奮”。前兩個描述著眼于自我的社會角色和身份,屬于“集體自我”;后兩個描述著眼于自我的人格特質,屬于“個體自我”。到底是自我的集體取向占主導還是個體取向占主導,在一定程度上與文化的差異性有關。心理學家分別以美國和日本的大學生為被試,讓他們完成20句“我是……”的句子,從對前5句的分析中發現:58%的美國人描述了“個體自我”,而日本人中僅占19%;相反,27%的日本人描述了“集體自我”,而美國人中僅占9%。 自我的取向與居所流動與否也存在相關。在居所穩定的社會,個人的社會角色和身份比較穩固,使得“集體自我”成為界定自我概念的首要因素。在居所流動水平高的社會,個人的社會角色和身份經常發生變動而變得不穩定,此時,個人的人格特質或技能(即“個體自我”)成為更為穩定的界定自我概念的因素。 |
上一條:租房禁忌須知道 | 下一條:人際關系模式與居所流動密切相關 |